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2017年第四期“读懂马克思”系列读书交流会之“评典论策”读书交流会

发布者:万琳琳发布时间:2017-07-04浏览次数:288

(通讯员 段敏)2017年7月3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文沛楼402会议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文本展开了本年度第四期“读懂马克思”系列读书交流会之“评典论策”读书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教授主持,付文军博士担任领读老师,我院2016级全体研究生共同参与。

付文军老师在引导大家阅读文本之前表示,要读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篇文本,必须结合相关文本进行辅助理解,首先要读的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若要深入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批判,还要读懂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因为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深受黑格尔影响,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始终有一条斩不断的黑格尔之根。其次,还要结合《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因为本篇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标志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关键性文本。

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依次朗读文本并发表自己对本段的见解或存有的疑惑,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做出详细的解读。本次读书会具体围绕宗教批判、宗教的界定以及历史的任务等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付文军老师表示马克思得出这一论断的背景是费尔巴哈已经指出宗教是由人创立的,宗教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本质,上帝是人的本质异化的一个现象,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虽然对宗教的批判基本结束,但是还未完成,接下来要转入对世俗的批判,将人从天国之中拉回粗糙的尘世生活之间,让人能有立足之地。接下来,付文军老师特别强调了马克思对宗教进行的四重界定,马克思对宗教的第一重界定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要从根本上揭露宗教神秘的本性,指出宗教是一种意识,一种自我的感觉,是丧失了自我本质的人的一种自我异化;第二重界定是对人自身的虚幻、歪曲的反映,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要重新把它颠倒过来,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颠倒“颠倒的世界观”;第三重界定,因为在宗教语境中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宗教将人的现实性歪曲虚幻了,所以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第四重界定是借鸦片说宗教,有两层含义,首先,从鸦片自身来说,鸦片有药用功效,可以镇痛,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人民饱受剥削与压迫,精神上受到摧残,肉体上受到折磨,在双重打击下需要借助鸦片来得到些微缓解。其次,长期服用鸦片会上瘾,会出现种种问题,人如果从小接受宗教教育,宗教长期占据人的头脑,人最终只会变为一种忍耐服从工具,失去自己应有的阶级意识,最后,付文军老师表示历史对马克思的创作很重要,他探讨的历史基础是要将历史灌输到社会领域,他探讨历史的视域不仅是反思过去,反思现实,他最大的目的是展望未来,为未来服务,因此历史作为过去和今天的对话,眼界在于未来,在于“此岸世界”。在宗教被揭穿后,从宗教中反思人自身的问题成了历史服务哲学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要实现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的转换,所以要将批判的矛头从对神的批判转为对尘世的批判,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入对法的批判,从对神学的批判转入对政治的批判,这是马克思批判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所在。

活动接近尾声,龚先庆院长对付文军老师的讲解作了系统总结。由于读书会时间的限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篇文本只读了一部分,龚先庆院长鼓励同学们利用好暑假时间,将文本剩下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争取在下学期举办的读书会上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